香港報章最搶眼新聞:中國航天英雄本周訪港
二0二0年十二月一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着陸在月球正面預選着陸區,並傳回着陸影像圖。
由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紫荊文化集團將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辦,香港理工大學承辦「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目前,理大官網上已公布兩場講座信息,分別在周三和周四(23日和24日)上午進行。活動除了在現場進行,理大亦會透過大學的YouTube頻道作即時直播,對講座有興趣的公眾人士可以在YouTube收看活動直播。
講座歡迎12歲以上報名
本周三(23日)上午率先與受眾見面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其講座主題為《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
本周四(24日)上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及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將分別分享題為《仰望星空 北斗璀璨》和《築夢月球舒廣袖》的講座。
另外,香港大學在本周亦會舉行「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兩場活動。根據其網頁公開資料顯示,首場於周三(23日)下午由國家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主講「九天攬月」;第二場則在周四(24日)上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分別主講「長征火箭與中國航天」、「『天問一號』的探『火』之路」。
講座接受12歲或以上人士報名,詳情請參閱mainlandaffairs.hku.hk/zh-hant/20210615。
月壤首到港 灣仔會展展出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公開展覽。
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去年12月成功將重達2公斤的月球土壤帶返地球。據了解,部分月球土壤已在昨日隨國家科學家訪問團到港,並擬於周日(27日)至下月初在灣仔會展公開展覽,屆時香港市民將有機會親眼目睹來自月球的原產物,以及縮小版的嫦娥五號模型。
前蘇聯月球探測器「月球24號」在1976年8月帶回170克月表土壤樣本,時隔44年,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去年12月17日帶回2公斤月球土壤。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後的第三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
同場展出「嫦五」模型
嫦娥五號帶返的月球土壤已於今年2月在內地國家博物館展出,進行科普教育用途。科學家及航天專家亦已於昨日攜帶部分月球土壤到港。據悉,這部分月球土壤將會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航天展上展出,與其同時展出的還有嫦娥五號模型及其他展品,屆時市民可以「大飽眼福」。公開展覽將由6月27日至7月9日結束,詳情及取票安排將於日內公布。
航天五院副院長講述國家航天與港深厚友誼
嫦娥六號探月 港研採樣神器
圖為神舟十二號飛船飛行模擬圖。中新社
嫦娥五號取回月壤,天問一號一步「繞、着、巡」探測火星,北斗導航全球覆蓋,中國空間站迎來首批三名航天員……中國航天正不斷刷新着人類探索宇宙的紀錄。
在航天科學家團隊即將赴香港展開交流活動之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副院長趙小津在北京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講述航天事業與香港的不解之緣。「香港地區的科研機構和科學家,是十分優秀、令人信任的合作夥伴,我們期待他們能夠積極來到航天重大工程這個舞台,大展身手。」趙小津透露,五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團隊聯合研製的探月三期表取採樣機械臂採樣器,將在嫦娥六號上執行相應的任務。
中國空間站神舟十二載人飛船任務圓滿發射成功的第二天,剛剛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返回北京的趙小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下同)接受大公報專訪。在空間站任務期間,趙小津的另外一項重要活動,是率領五院的航天科學家團隊前往香港,進入香港多所高校、中學講述航天故事,並與香港科技界展開廣泛交流。這是近兩年兩地航天合作的重要活動,也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兩地啟動的最大規模交流之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趙小津提出《向香港地區大力宣講航天精神》的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建議指出,希望組建專題宣講隊伍,重點對香港地區大力宣講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航天取得的重大成就,講述成就背後的感人故事和蘊藏的航天精神,以此感染民眾、引起共鳴,激發國家意識、民族認同和愛國熱情。
中國航天60年 包含港同胞支持貢獻
在香港展開航天合作交流活動,意義重大。「中國航天與香港有着深厚的緣分,香港特別行政區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和紫荊區旗,正是中國航天用返回式衛星搭載後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趙小津說,中國航天首次進行的國際商業發射,也是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為香港亞洲衛星公司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中國航天事業60多年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包含着香港同胞的熱情支持與貢獻。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還將繼續需要香港各界的大力支持與協作。進一步加深中國航天與香港地區的深厚友誼,促進雙方更深入合作的需要,十分關鍵。
趙小津透露,在後續的任務中,五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團隊聯合研製的探月三期表取採樣機械臂採樣器、近攝相機和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將在嫦娥六號上執行相應的任務。據此前報道,嫦六擬瞄準2024年前後着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號」盆地內開展採樣返回和探測。
「通過展現中國航天的發展,香港民眾可以看到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全面的中國。」趙小津說,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航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就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高科技領域的縮影和代表。
趙小津認為,航天精神,是在航天事業的工程實踐和風雨歷練中凝結形成的。通過向香港公眾講述航天精神,將有助於增強香港同胞愛國熱忱,讓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更好發展,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篇章。
趙小津說,希望通過在香港地區展示航天成就、講述航天精神,用航天科學知識、科學邏輯思維和科技創新精神,啟發香港學子們的科學探索精神,培養創新創造的熱情。
太空出差你問我答
中國空間站操作界面用什麼語言?
空間站的操作界面,全都是中文,包括空間站布局圖、空間站系統狀態、機械臂狀態與操作、機櫃設備標籤等等。
航天員需要值夜班嗎?
為確保平台安全,以前航天員在太空要輪流「值夜班」。而在此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中,三名航天員不用「值夜班」。新型的聲光電報警系統,可以在發現情況後及時通知航天員快速處理。他們可以睡個好覺養足精力,醒來後繼續開工。
「單休日」可享「私人時間」?
太空「出差」並非全是工作,航天員在工作之餘也有機會放鬆一下,開展豐富多樣的休閒娛樂活動。每周日是休整時間,航天員可以自由支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書、聽音樂。
太空餐菜式是千篇一律的嗎?
中國空間站為航天員配備了一百二十多種航天食品,其中有不少傳統中式菜品的身影,具有明顯的中式特色。航天員的食譜周期按一個星期來算,重複率很低,此前對航天員進行了感官接受性調查,配備的都是航天員愛吃的食物。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